
五月的最后一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就是普通的一天,但是对于初三的家长来说,它是志愿填报前的最后一天。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非常纠结的一天。
该讲的一切,都在过去几个月的文章、视频和直播里头讲过了,今天也没有什么新的,技术性的内容了。
没有技术性内容,不代表今天的内容不重要。相反,如果你还纠结的话,不妨看下去,那是区老师一直以来希望大家明白的观点,昨天的直播也提到过,今天再用文字分享一遍,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也许会豁然开朗。
观点一:要稳就要放弃对学校水平的要求;对学校水平有要求就必然不稳。
稳和好是负相关的,其实过了这段时间,你们冷静下来想,都能理解。当然有所谓的“捡漏”,但也只是去利用某些本身就大概率起不到作用的志愿位置去捡,因为你显然不应该把宝押在捡漏上。
而且,选低一个级别的学校,考好了也不必觉得亏,因为你能进更好的班型呀!
观点二:填志愿不是一锤子买卖(除非分数迫不得已),保底尽量往下选。
这和第一点相辅相成。不管你是要冲还是稳,都应该把情况想到最坏,尽可能往下去填保底,力求最坏情况下你都有能够接受的学校录取。
如果实在接受不了,那就得考虑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你会如何选择。是中职,还是复读,还是换赛道,还是再找关系?里头的费用、风险和折腾自己能否承受,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在内的。
处事有底线思维,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观点三:现在的选择正不正确,是通过未来三年的努力决定的,而不是现在。
有一句话其实我不是很赞同,那就是“选择比努力重要”。
不赞同的原因是,一来,“选择”和“努力”根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谁说选得好就不用努力?谁说努力的人就可以随便选择?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比较谁更重要?
二来,有的人会用这句话作为自己失败的借口。仿佛自己的失败全因为当初“选错了”,从头到尾传递出一种“你看,失败了不是我的问题”的态度。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你们现在填志愿同理。
三年后是成功还是失败,取决于你未来三年的发展,绝非取决于现在的选择。学校的差异并没有那么大,而且你会发现你想破头了也就是在那几所学校之间选择,如果这几所学校差异真的那么大,有什么好考虑的?
同样分数的两个学生进入同一所学校,最终也可能天差地别,你说这是学校的原因吗?
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明白,选择结束了,剩下决定你成功还是失败的,就是未来“1个月+3年”的努力了。
观点四:不要永无止境地给你孩子擦屁股。
成绩好,选择的余地就大,能够选择的学校就多,好到一定程度,那是学校争着选你。
成绩不好,选择的余地就小,能够选择的学校就少,不好到一定程度,最普通的学校你都够不着。
就是这么现实,这就是现实世界。
成绩好不好,影响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当然是学生过去这么多年来的学习过程,一点一滴积累至今,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家长当然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我认为这要控制在一定程度,否则总会有适得其反的时候。假如,你总是为孩子传递着“落后不是你的错,是社会的错”,以及“爹牛逼你随意”的观念,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网络上很多这样的观点。举个例子,有一部分人觉得,考不上高中是因为高中学位太少了,只要100%普及高中,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就不说社会资源方面的问题了,我就想问,100%高中了,学生和学生之间就没有差距,高中和高中之间就没有差异了吗?那到了大学呢?广东早已取消了一本的说法,清华北大和民办本科都属于本科层次,他们是没有区别吗?你可以认为没有,用人单位,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会认为没有吗?
落后了就是落后了,落后了就追赶,或者可以选择在另一条赛道超越。一味走后门,靠关系,无限的繁华,终究只是海市蜃楼。
中考是义务教育的终点,其实更是孩子人生另一个阶段的起点。
是时候让孩子长大了。
鸡汤到这里结束,祝大家金榜题名。七月份各中考群红包满天飞——届时别忘了给我发一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