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体面的精英主义,正在让孩子变得不快乐



上星期,电影《年少日记》上映。影片点映开启后两小时,豆瓣的评分便从8.5分涨至8.6分,成为过去一年最高分的院线华语电影。

电影探讨了当下备受关注的沉重话题:原生家庭创伤、青少年儿童抑郁和自杀等问题

这本“日记”是一名选择跳楼结束生命的少年留下的遗物,但更像千千万万个不幸福的小孩儿,共同写下的失望与落寞。是一本值得所有家长阅读的“日记”。

*以下内容有剧透!



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是什么样的?



电影海报中的少年叫郑有杰,出生于一个香港的精英家庭。

父亲是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的大律师,母亲是精致优雅的全职太太,弟弟郑有俊成绩优异,像天才一般闪闪发光



一家四口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住着大豪宅,过着优渥的生活。为了让两个儿子读上好的学校,父亲甚至每年为学校捐赠10万港币。

任谁看,这妥妥是“赢在了起跑线”的家庭。

可看上去令人羡慕的精英家庭,身处其中的人都活得不快乐。





父亲是家里的经济来源,积累了足够多财富的他总是担心自己出错、妻子出错、孩子出错。

他将社会打拼的“狼性”带到了家庭中,坚信“棍棒下出孝子”,有着极大的控制欲和暴虐倾向。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对妻子、儿子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杰看到父母和客人聊天,便倒了一杯水给母亲:“Mom,your cup of water.”父亲立刻脸色阴沉,咬牙切齿地吼道:“是glass,glass of water,不会讲就不要讲,垃圾。”



渐渐的,有杰也认为自己是个“垃圾”,跑去天台上大喊:“郑有杰你这个垃圾!



母亲则将婚姻不幸福的原因归结到“不争气”的有杰身上,她声泪俱下地呵斥儿子:“如果我离婚一定是因为你,我真的很辛苦你知不知道?”



弟弟成绩虽好,但父母从来不知道他真正喜欢什么。他年纪虽小,但也明白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

因为自己的聪慧为父亲赢得脸面,因为自己努力又听话,因为自己一次又一次完成了父亲的期待,所以得到了夸奖与偏爱。



当然,在这个精英中产家庭里,最为痛苦的当属哥哥有杰。

明明是亲兄弟,但弟弟是个天才小孩,自己却资质平平。上课爱走神,成绩只能排在29名,连首完整的钢琴曲也弹不好。



唯一的爱好——看漫画,被父亲发现后换来的毫无意外是一顿呵斥。有杰理所当然地成了精英家庭的“耻辱”。



有杰努力地迎合家人的喜好,努力地提升成绩,努力地练习钢琴曲,甚至那本遗书式的回忆日记,也是因为听到大人说“写日记有助于考上好学校”,才悄悄记录的。

可他永远得不到家人的认可。

他主动让父亲打他,父亲说那是白费力气;他在崩溃的时候从背后抱住弟弟,想让弟弟陪他说说话聊聊天,弟弟的回应是:“你抱够没,我真的要睡了。



弥散在家庭中的压力与暴力,让年仅十岁的有杰,终于从高处一跃而下。

令人唏嘘的是,一直到生命的尽头,有杰都不认为这一切是父母的错,他把所有的错都归咎于自己的存在。



有杰的困境,被一群曾经是孩子的观众共同穿越。

荧幕前的大多观众尽管并不成长于这样的精英中产家庭,但也能在有杰身上看到自己青春期的切片:因为成绩被父母责骂,不被理解,拼命做一个乖孩子讨父母欢心的经历。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没有随着时间流逝消失,痛苦与压抑的氛围经久不散。

影片的另一条时间线是多年以后。

郑sir是一名中学老师,他看起来并不快乐,但对学生的事非常上心。

某天,他发现了一封未署名的遗书,上面写满对世界的失望。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不是什么重要的人。”在寻找遗书作者的过程中,他意外发现这些青春期的孩子正经历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歧视、校园暴力、抑郁症等等。

这份遗书也让他想起了家中那本珍藏多年的日记本——有杰留下的遗物。



观众这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个看起来一点也不精英的平凡人,居然是绩优生弟弟有俊。哥哥离世后,天才有俊不仅没有如父亲期待的那样成为精英律师,甚至家庭破碎,不敢去爱,不敢养育孩子。

这个看似应该幸福的家庭里,曾经望子成龙的父亲沉浸于伤痛中,曾经隐忍的母亲选择离开,曾经闪闪发光的弟弟成为了抱憾一生的普通人。



尽管电影讨论的是严肃的儿童抑郁与自杀话题,但没有道德说教,没有强行“大团圆”结局,少年的故事让人痛苦,但却不是为了流泪而“催泪”。

一本日记链接两个时空,用一段少年的往事,以及数段当下学生正在经历的问题,让家长缓缓开始思考亲子关系、养育方式、孩子心理健康等多种问题



导演卓亦谦在采访中说到,透过电影自己想表达的主题是教育环境、功利主义、精英主义等等,以及我们的社会是如何看待情绪病

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指出,从2023年初至11月中旬,香港共有306名未成年学生自杀,其中37人死亡。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0%,而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为10%。

未成年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已然成为当下一项社会问题。



在片中,当有杰和妈妈说想看精神科医师时,妈妈认为看精神科“丢人”,是拒绝沟通的。

“大家可不可以当情绪病是个普通的病,然后去友善地讨论。”在卓亦谦看来,如果大家拒绝讨论情绪病,就会有很多人无法康复,最终就会导致极端的后果。



此刻的情绪并非永远,它像感冒一样只是一个阶段,孩子需要找到一个出口。

有杰曾经试图寻找的出口是弟弟的拥抱,是全家人一起去迪士尼,是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成年后的有俊试图寻找的出口是不遗忘关于哥哥的过往,是平凡的生活,是每一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



《年少日记》的宣传视频中,有一句很温柔的话:“我会陪着你。”

原生家庭并不是一个人注定的宿命,就像花朵断掉的枝桠通过嫁接与细心呵护,也能盛开鲜花朵朵。

面对正在经历心理创伤的孩子,作为成年人的父母、老师,甚至学校、社会都有责任温柔地接住他,共同寻找情绪的出口,并告诉他:“不要怕,我会陪着你。”

文丨嘻 排版丨阿乔

图 |《年少日记》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杭州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书香似故人。何谓故人?熟尔,深知尔。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教师王雪梅深知读书的意义深知读书的意义,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加阅读收获方面费尽心思。2024年秋季新学期,王雪梅又一次执教小学一年级语文,班[全文]
    2025-03-20 04:35
  • 耶鲁大学是美国“常青藤联盟”八所盟校中最重视本科教育的大学,其本科学院的教育水平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齐名,无论在任何排行榜上,都足以跻身全美前三之列。自建校以来,这所大学共培养出5位美国总统、19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16位亿万富翁、1[全文]
    2024-12-15 03:50
  • 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培博士生(工程博士)招生启事一、项目简介: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工程博士)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科研人才。该项目将充分利用两院的优质教育资[全文]
    2024-12-13 03:49
  • 学校的护学岗时间段出来了,孩子上学三年多了,这也是头一次安排护学岗。而学校安排护学岗的导火索就是无锡职校砍人事件。学习活动中老师提了护学岗,之后家委就把护学岗时间放到了家长群。每天需要安排4个家长,早上时间段有两个家长,7点45到校,下午时[全文]
    2024-12-05 03:45
  • 绵阳一手教育资讯、升学政策解读又到了一周一度的小升初专栏时间!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游仙区老牌公办名校—绵阳市游仙中学(游仙区慈济实验学校)。一起来“云游”游仙中学吧!绵阳市游仙中学绵阳市游仙中学(含游仙慈济实验学校,游仙第二中学)为一校两区,[全文]
    2024-11-28 03:54
  • 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做出新贡献。山东省教育[全文]
    2024-11-23 03:59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杭州资讯网 hzn.zj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