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资讯网](upload/logo/63.png)
他在高考的前一年突遭车祸,左小腿被截肢,做了8次手术,缺课7个月,为疗伤从安徽辗转到上海。
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他通过了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招生,并在2021年高考中取得了684分的好成绩,顺利被清华大学建筑类专业录取,他的人生画卷充盈着生生不息四个字。
懂事的孩子
2003年,周桐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邵岗乡的一个农村家庭,在他三岁时,父母就前往江苏盐城打工挣钱。
他还有一个年纪尚小的妹妹,未到上学年纪的妹妹便陪伴在父母身旁。周桐在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他学习上的事情从不让父母操心,也没有给家里惹上什么麻烦事,还主动帮助家里干农活。
周桐成绩优异,以中考全县第五的成绩就读于安徽省霍邱县一中。
高一那年,他参加了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竞赛,他的三个学科均斩获省级一等奖。
高二的新学期开学不久,成绩优异的周桐获得中科大少年班的选拔机会,这意味着他可以提前高考。
天有不测风雨
然而天有不测风雨,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周桐失去了许多机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那天是周日,他兴冲冲地开着电动车去街上拍证件照,一张标准的证件照是报名中科大少年班申请资料上所必需的。
没有喇叭声,也没有任何征兆,一辆超载的重型渣土车猝不及防地冲出绿化带,周桐躲闪不及,渣土车的车轮重重地碾过他的左小腿,顿时疼痛感传递了周桐的全身。
他忍着剧痛拆掉右脚上的鞋带,紧紧绑在左腿伤口的上方来止血,随后拿出手机报警求助。
周桐用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沉着冷静,为自己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他的自救方式还被中学校长杨明生称之为“教科书式的自救”。
周桐的班主任老师李家生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前往了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看到他血肉模糊的下身,和救护车上的斑斑血迹,李老师的情绪差点崩溃。
然而情况比预想的更加糟糕,他必须紧急前往市级人民医院接受更加专业的救治。李老师心里的难受用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
在转院的救护车上,他一边安慰哭泣着的周桐奶奶,一边不停地嘱咐周桐:千万不要睡过去,咬咬牙坚持,保持清醒,事后李老师回忆说,这么严重的伤势周桐连一声疼都没叫。
到达市级医院后,医生立刻对周桐进行了紧急的抢救手术。周桐的其他家人也陆续赶到,他被确认为双腿严重受伤,左小腿必须截肢。
当天深夜的11点多,周桐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李老师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倔强人生
悲剧虽然发生了,但这个优秀少年的倔强人生才刚刚开始。这场突如其来的横祸,不仅让周桐错过了中国科大少年班考试的遴选机会,更使他失去了左小腿,改变了他的生活。
可李老师万万没有想到,在手术后的两天,还在重症监护室里的周桐就委托姑姑到学校取回课本拿到医院。
周桐说:他想看书了。后来无论是转到哪个医院,周桐都会把书本给背着,即使是从安徽转到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从重症监护室里出来后,他依然书不离手。
在长达7个月的治疗时间里,周桐也没闲着,而是不断复习巩固旧知识,自学新知识,每天都过的很充实。
周桐先后进行了三次大手术,五次小手术,在历经七个月之后,他的身体逐渐恢复。
备战高考
2020年4月,本来可以休学的少年装上假肢,拄着拐杖来到了阔别已久的教室,他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全力备战高考。
时隔7个月重返校园,还有一些不适应,在返校后的第一次考试他从全校前十名跌到了一百多名。
此后,他重振旗鼓,重新调整学习方法,下课后总是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逐步把差距缩小。
为此,高中的各科老师还为周桐建立了一个群,将各科的学习资料和学习进度都发在群里。
母亲肖永芝也辞去了之前在江苏的工作,当起了陪读妈妈,学校还给妈妈安排了物业保洁的工作,并给他们提供了一楼的住宿,让她能方便照顾周桐的生活,陪同他一起学习。
让全校师生深受鼓舞
周桐身残志不摧,坚持学习的消息让全校师生深受鼓舞,他们对周桐的回归报以了极大的热情,六位任课老师经常陪他谈心,班上39位同学协助他上下楼和放学。
老师们说周桐特别善良,特别坚强,全班的同学甚至是全校的师生都因为受到了他的感染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刻苦。
面对命运的挑战,回归校园的周桐不抱怨不自卑,依然保持乐观开朗,他还是像往常一样,担任了班级的学习委员,副班长。
经常和同学一起讨论学习,交流生活,面对落下了半年多的课程,周桐一直在默默地追赶,课上课外,他都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2021年3月份,已经是高三的他在江南十校联考获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同年4月份在皖南八校联考中,他再次斩获了第二名。
天遂人愿
2021年高考,周桐拄着拐杖,自己走进了考场,天遂人愿,他取得了684分的高分,位居安徽省第171名。清华大学招生办的老师说周桐表现优秀,很有希望考上清华大学。
果不其然,周桐获得了清华大学40分的优惠加分,成功被清华大学建筑类专业录取。
当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周桐的母亲哽咽了,她说过几天还要和儿子去上海的医院调整他的假肢,她目睹了自己儿子诸多的不易。
8次手术,7个月的缺课,周桐诠释了自强精神,比起坚强他更多的是乐观,既然不能改变现状,那就拼尽全力走好下一步。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周桐的经历非常契合,自强者,胜在自强。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其含义是激励清华学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逆风飞翔的少年,依旧可以向光生长。小时候周桐曾经梦想着考入清华大学,想象着自己漫步在在清华校园里,如今这位少年成功圆梦,鼓舞了不少追梦的少年。
诚意正心,追光不止
即使周桐考入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学,在旁人看来是一位佼佼者,但周桐仍然没有丝毫放松,他要在假期练字、继续提高自己的英语基础、预习建筑学的课程。
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们衷心希望这样一个“天降大任”的少年,能在自己未来的人生中大放异彩,他的追梦大道依旧光明。
在了解周桐的励志人生故事后,你认为他的经历是否鼓舞了你?你认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期待你在评论区留言并讨论。